台北縣家庭教育中心

           98學年(下)林口麗園國小第三階

              做個有效能的父母~

       『多元小團輔在家庭、學校的實務與運用』

       光寶文教社區認輔講師團—陳培綸、佟麗贏  

99/04/20 第三堂

活動目標:

1.如何做個有效能的父母~如何多了解孩子和自己

2.認識團體關係的建立和認識團輔各種角色及功能(例領導者/協同領導者)

活動內容

活動 3-1上週回家功課分享~

活動 3-2小團輔暖身活動

活動 3-3團體關係的建立

活動 3-4父母效能~認識兒童心理發展

活動 3-5做個有創造力的父母~四隻耳朵

活動 3-6尋找內在小孩

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人際交往。良好健康的人際關係離不開有效的溝通,這不僅是社交能力的體現,更是事業成功和個人幸福生活的前提。

 

交談有那些過程?
1.
聽:聽懂對方的意思 
2.說: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及心
3.雙方的互動:對對方言辭及行為的反應

聽的能力,表達的能力,觀察和反應的能力,是有效人際溝通的基本能力。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做出客觀的判斷及做出恰當的反映,達到雙方理解和接受的溝通效果,不僅要具備細緻敏銳的觀察能力,傾聽和表達的能力,更要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心理需求,及溝通過程中雙方互動,即雙方的行為如何相互影響。

給您介紹人際溝通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即由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Schulz von Thun研究並創立的“四隻耳朵”的理論。通過對這個理論的學習,練習和運用,可以提高溝通和理解的能力,減少誤解和衝突,更加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心理需要,對人際關係的改善有所幫助。

以下對這個理論作簡要介紹:
每個信息都含有四個層面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會用同時“四張嘴巴”一起講話。相應的人至少要有4只“耳朵”,才能真正聽懂別人和自己。

第一隻,聽信息的
第二隻,聽對方的內心獨白
第三隻,特別在意對方與自己說話的方式,聽出對方給我的評價,我們之間關係的定義
第四隻,聽對方的願望,他想如何影響我的行為與感受


這四隻耳朵是人際關係必不可少的裝備,缺一不可。可是人們往往只習慣用其中的一隻而已,這是在他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習慣。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自覺地從和父母,老師,親朋好友等的交往中,學習並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於是我們將它們應用到生活當中,逐漸地養成了一套行為模式,這就是習慣。習慣的形成是成長的必要和必然的過程,以簡化我們的行為,節省精力,減少失敗的可能性。因為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遇到任何一個人都思考如何與他交往,我們沒有這麼多的精力。但是過於依賴習慣也會限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因為我們不用思考了。這樣就會在人際關係中產生誤解和衝突。

我們都有自己習慣用的耳朵:

信息耳:是關於什麼的信息?只重視字面意思,忽略了對方的情感,往往是衝突的潛在原因。

關係耳:他怎樣跟我說話?誰允許他這樣對待我?對對方的評價特別在意,很容易感到受傷,受到攻擊,容易曲解對方的信息,甚至忽略字面意思。

響應耳:他想要我為他做什麼?我應該如何針對他的言行思想,感受和反映?我現在應該做什麼?敏感於對方的潛在需要,自動地馬上就去滿足,而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留餘地,幾乎不加考慮。

 
分析耳:跟我交談的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他現在的需要和心情如何?他需要什麼?這也是最健康的耳,是主動傾聽的武器。聽出對方的心裡感受和需求,這是真正理解對方的前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den990408 的頭像
    garden990408

    林口麗園國小

    garden9904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