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 情緒寶可夢~情緒運作大腦的理解
講師: 玉芳老師、玉如老師
拍照: 美莉、惠文
紀錄: 麗萍
情緒是生活的顏料,
喜悅使我們眉飛色舞、害羞使我們粉了紅顏、激動使我們脹紅了臉、暴怒使我們臉色鐵青、害怕使我們嚇得慘白、哀愁使我們哭成了大花臉,
而大腦就是情緒的化妝師,彩繪著不同面具為我們的生活添加各種情緒和故事。(擷取於課程講義)
陰雨綿綿的第一堂課程,兩位老師(玉芳老師、玉如老師)風塵僕僕的於林口的鄰居(南崁)前來,
為麗園的共學夥伴們分享關於情緒與情緒反應的基本認知。
課程開始前,貼心的玉如老師佈達了共讀書的各小組分篇之方式及共讀之書。
書名: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共讀頁數組別: 先由第四組共讀分享第一篇(1-95頁)、第三組共讀分享第二篇(96-156頁)
第二組共讀分享第三篇(157-210頁)、第一組共讀分享第四篇(211-247頁)
共讀方式: 由各組閱讀已分配之篇章,分享書中最有感觸或與生命歷程有所連結之文字內容。
玉芳老師★
為愛流動: 每人發下一張A4紙、選取一隻自己最喜歡顏色的蠟筆,
請有配戴眼鏡的學員摘下眼鏡,兩兩配對,將A4紙擺放在對方的臉上,畫下對方之輪廓。
畫完,在自己畫好的輪廓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再將自己的輪廓畫像用輪轉的方式讓下一位夥伴依照對對方的認識畫下對方的五官或是情境,
(例如:對方給你的感覺像閃耀的光芒,將這光芒情境畫在對方的紙上)。
聽老師指令,老師說換,學員就將手中的畫像傳給下一位,以此類推。
各組組員報數,尋找和你相同數字的夥伴,
聚集一起分享畫中的我及回饋夥伴的畫像中隱性的、顯性的特質有哪些?
*書寫回饋單:在畫臉的過程中,我接收到…..我的內在感受到…..
玉如老師★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由兩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共同提出來的人際關係理論
‧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
‧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
周哈里窗名稱是取自兩位博士的名字來命名。
周哈里窗分四窗格:
◎開放我: | 自己知道/他人知道-經由意我覺察,或他人回饋,清楚自己,別人也知道的「公眾我」,在全人發展中屬「理想型」。 |
◎盲目我: | 別人知道/我不知道-例:國王的新衣,須經由他人的提醒,才知道自己沒有穿上漂亮的新衣。 |
◎隱藏我: | 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屬內隱型,因隱藏自我太多,無法與外界進行有效的交流,也令周圍的人感到壓抑,容易導致誤解和曲解,造成痛苦的空間也就更大。 |
◎未知我: | 自己不知道/別人不知道-有待挖掘和發現,如孩童,潛能開發的較少,透過訓練與學習,開發的可能性為更高,成就組織更齊全,才能更全面而深入的認識自我。 |
玉芳老師★
情緒VS大腦 / 影片欣賞
大腦會影響情緒,而原始情緒有: 喜、怒、哀、驚、厭。
人的負面情緒較多,以上「喜」為正向情緒,「驚」反而沒有正負向,「厭」通常會解釋為噁心。
嬰孩在0歲開始就有感覺開心或是不開心,嬰孩在3歲時,厭的感受就會出現,生氣的感覺也就逐漸成熟。
所以打造孩子舒適的成長空間,有助於孩子的安全感。
大腦中的左腦偏重邏輯,右腦偏重於情緒,可讓左右手均衡開發。
玉如老師★
發揮創造力/
創造一個故事,即興演出,猜猜看,劇中所呈現的故事是理性&情緒,是自動性反應&意識性反應。
-第二組拔得頭籌即興表演: 關於家庭親子之間衝突/ 劇中呈現結果為自動性反應。
-第四組即興表演: 關於校園教室裡的衝突/同學之間衝突。呈現結果前段之衝突為自動性反應 ,後者為意識形反應。
-第三組即興表演: 關於表親孩童間的衝突/劇中呈現結果為自動化路徑。
-第一組性表演: 關於夫妻之間溝通的互動/劇中呈現結果為理性化途徑。
*在80個情緒詞彙中,覺察出3~5個情境劇裡有哪些情緒呢?且在小組裡分享。
*另類日記~情緒紀錄表
老師希望藉由不一樣的日記記錄方式,讓學員可以在睡前10 分鐘回想一下,
今天發生了那些事,讓自己覺得情緒比較強烈,
老師的方式是:
多印幾張空白的另類日記,貼在冰箱上,也可讓家人看到自己今天的情緒。
保密井+回饋
今天的課程,你想帶走甚麼?請在FB群組裡回饋
◎下一週出遊記錄為第二組
請於4/18 上午8:30
集合地點:麗園國小大門口
行程:陽明山夢幻湖環狀步道
午餐:黑木屋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55號)
車資:200元
建議帶著愉悅的心情&防曬用具/帽子、毛巾、水、零食,也可以帶地墊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