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題: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件堂課

講師:黃錦敦老師

拍照:秋菊 記錄:美蓮

日期:107/10/09

 

這堂課是黃錦敦老師著作「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的對談分享會。老師在課中,分享許多他自身在敘事治療實踐中的故事與理解,而所有的故事回歸到初心,即要「我們學習聆聽自己、感受自身,並思辨在這樣的處境下要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

 1  

 老師分享敘事治療的實踐,依序分段落為:

一、直逼生命

二、撿拾詩句

三、開發未知

2   

 一、直逼生命

老師以汪峰的歌曲「春天裡」,與是枝裕和的電影「下一站,天國」為引,丟出的第一個題目,要我們反思生命中最感覺幸福、希望停駐的時光。

 

哪裡,有一段時光,

當你離去時,會是被你放在手上的春天?

 

當我們兒童的時候,多的是純真。

少年的時候,是衝動,對生命有種不經衡量的誠實與坦白。

越往中年,我們越懂得判斷衡量所謂的 C/P值,我們總想著如何功成名就、飛黃騰達、深刻熾烈,或留下所謂「活過的證據」…,而最終能夠在心裡留下火燭,讓生命願意停駐的地方,常常不是外在的聲名成就,而只是再日常不過的溫暖片段。

 

我們認輔團隊的詩蓉,也發言分享了自己小時候某段時光,能與媽媽共處的溫暖記憶,觸動人心。

 

二、撿拾詩句

老師在此談「生命的美學」。「變老的時候,很多人生的味道都可以嚐到了」,而這其實不是因為變老,而是我們的「眼神」、「視角」改變了。

 3  

 「撿拾詩句」是引用自文學家余秋雨「準備著一次生命對自然的強力衝撞,並在衝撞中撿拾詩句」。

 常常我們在尋找生命問題的解決方法,但,是不是能夠不要執著在「解決問題」、「克服困境」,而是改變觀看的視角,來感受生命的美,安頓浮躁或疲累不堪的心?

 

老師分享他的小孩有段時間經常夜哭,而且哭得兇狠不停。

有次小孩半夜又大哭,用盡各種方式安撫都沒有辦法停止,於是老師帶小孩到書房,什麼都不做,就讓小孩盡情地哭,只靜靜在他身旁陪伴。

 

隔幾天,小孩畫下當時的心情:

第一張是哭泣時的陰鬱。

第二張是有爸爸陪伴的安心。

第三張的愛心,雖仍眼角帶淚,卻是溫暖微笑著。

4  

 三、開發未知

生命的有趣,不是因為確定,而是因為未知。

因為沒有一種固定的解答,於是我們願意思考、探索、投入…。

 

老師帶少出遠門的媽媽旅行,在飯店裡,媽媽看著楊麗花的歌仔戲「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接近尾聲,祝英台出嫁,花轎行經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下轎在梁山伯墳前哭得肝腸寸斷,要隨他而去。

老師旁觀理智地評論,認為他不該為感情,讓身旁的至親父母都如此傷心。

但媽媽只說:他們是七世夫妻…

5   

老師的爸爸長年臥病在床,媽媽見人總要抱怨他脾氣壞、難相處

但老師問媽媽,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照顧他,任他使喚?

媽媽說:他年輕的時候對我很好。

而在老師爸媽得知媳婦工作停擺,對兒子媳婦給的生活費,更是百般推辭。

 

我喜歡老師的說法:生活表面的烏煙瘴氣,底下有一條美麗的河靜靜地流。

 

這場演講,聽著老師娓娓敘說許多溫暖而動人的故事,也帶我們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生命,進而引導我們去審視、去反思我們自己的故事。

我想用老師分享在他自己部落格中的這段話,作為這場演講的結語:

某種程度來說,敘事(治療)寧願把人生看成是一場「創作」而非是一場「治療」。所以不是「損壞」和「修復」的概念,而是「在人生的種種經歷中去實踐自己想要的生命」的想法。因此即使是遭遇「困境」,我們也不會只是個等待「被修復」的人,而是「在此狀態下,我們可以學習聆聽自己、感受自身,並思辨在這樣的處境下要如何活出想要人生」的歷程。

 

精彩的演講後,大家開心合照!

 

 6  

7  

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904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