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輔課程 第三堂 2016/11/08
課程內容:
欣賞的傾聽
孩時與自己:天真活力 優勢對待
講師:徐繹喆老師 紀錄:劉芳 照相:霈婷
Check in 報到(剛剛來上課時老師對大家的發問)
- 1.現在的心情狀態
- 2.上週的練習中(轉換現實、關於父母的自由書寫)
- 3.你有什麼學習、體會與疑問?
- 4.(一句話)可以讓自己人到心也到
學員根據老師的問題進行分享:
學員1:分享對待子女回家後跟父母講分數時父母當下的心情
學員2:分享父母親之間的關係:感覺從小未被母親愛過,待到現在
發現母親身上傳給她的堅韌,雖然欣賞自己的這個優勢但感覺很累。
*老師回饋:可以說出自己的軟弱,放過自己,表現出脆弱的那一面。
學員3:分享《爸爸,你給了孩子什麼》的故事
老師回饋:1、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麼感覺?
2、你會想到什麼?
3、如何發揮我們的影響力?
學員1:分享早上來學校聽到孩子老師跟她反應孩子的問題,
連接到這個故事會感到挫折感。
學員2:分享他曾經是這個故事中的小孩也是這個故事裡的爸爸,
他覺得經由專業人員的幫助會有改善。
學員3:她在職場中發現,很多父母並不認同自己孩子的問題
或是自己的問題,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
*老師回饋:從傾聽到發揮我們的內在影響力……
人都有問題,但人與問題是分開的,所以不是人有問題,
而是人碰到了問題……
傾聽,要結合當時的情境
聽見對方的感受
聽見對方的需求
聽見對方正經歷怎樣的生命議題
*薩提爾的【冰山理論】
水面上(外在) 行為
水面下(內在) 應對方式----姿態: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性
情緒—— 情緒卡
觀點——感覺、看法
期待——策略(期待是滿足渴望的具體方法)
渴望——需求
自我
*情緒的演化練習
喜、怒、哀、懼、驚、厭惡
老師回饋:分組討論以上6個情緒在原始社會中如何表現?
*非暴力溝通
觀察:我的觀察是什麼?
感受:我的感受是什麼?
需求:感受的背後的正向需求是什麼?
請求:為了改善,我的請求是什麼?
學員1:分享若是我們與對方溝通,但對方告知我們他就是這樣,
我麼要怎麼辦?
*老師回饋:沒有標準答案,還是試著針對這件事表達自己的感受,
但可以先同理他
學員2回饋:可以立即處理,也可以等待
高峰經驗訪談
原生家庭
朋友、師長
學業、學習
玩、興趣
陪伴孩子而不是糾正孩子
分組演練
*欣賞的傾聽(陪伴時)
對方的感受(情緒)
對方的需求(正向的需求、生命議題等…)
自己的感受、共鳴
自己的啟發/願意做出改變、行動(請求)
*孩時高峰經驗訪談
有感覺的一個(畫面)
給那時的自己一個(隱喻)
展現的(優勢特質)
最後從熱情渴望卡中選出:認為自己當時在經歷怎樣的生命課題
最後分享
*這週作業:
用欣賞的傾聽,記錄自己理解孩子的一個故事
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需求(正向的需求、初衷、甚至生命議題……)
自己的感受、共鳴
自己的啟發/願意做出改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