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園第九堂
前言:
稱職的母親,從關照自己的需求做起
母愛真偉大!研究發現,母子關係,不僅影響孩子日後的行為表現,也左右他的情緒發展。為了扮演母親的稱職角色,做媽媽的,無不戰戰兢兢…… 母親節即將到來,英國公布了兩項和母親有關的研究成果。英國瑞丁大學調查發現,母子關係良好與否,是孩子往後情緒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兒童(尤其是男孩)早年無法從母親身上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長大後容易出現行為問題,以及情緒發展障礙。
值此同時,一項刊載於《兒童:照護、健康與發展期刊》的研究指出,想成為一個好母親,得先讓自己快樂起來。而且,父母稱職與否,與社經地位無關。
根據美國《Science Daily》報導,親子關係的品質對於兒童發展相當重要,然而先前關於親子依附關係與兒童行為發展間的關聯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日前一項由英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大型研究,追蹤調查6,000名12歲以下的學童,發現兩者確實存有正相關,母子依附關係良好與否,決定了孩子對周遭和世界的信任,對孩童(尤其是男孩)日後行為和情緒發展的影響更為深遠。
英國瑞丁大學臨床心理系教授Pasco Fearon博士表示,這項調查說明了母親和孩子的早期互動關係,確實影響孩子(尤其是男孩)日後行為表現,例如攻擊行為、或容易對人產生敵意。
在調查學童的行為問題時,研究人員使用多重評估方法,包括:讓父母和老師填寫問卷,以及直接觀察法。 另方面,布里斯托大學和華威大學科學家長期追蹤九0年代出生孩童的親子關係,並蒐集將近10,000份的父母問卷。調查顯示:只要父母先設法讓自己快樂起來,教養品質也在無形中跟著提升,即便經濟能力毫無變動。科學家分析,雖然金錢對於家庭運作至為重要,卻不足以成為好父母的關鍵條件。
主導這項研究的華威大學莎拉.史都華.布朗教授指出,教養和母親的自我滿足感、自信心、愉悅、自我實現感密切相關。研究人員橫向分析比較相同社經地位的母親,所得到的結果是:一個擅於傾聽自己需求、尋求快樂的母親,往往在母職上扮演較稱職的角色。研究同時發現,當母親處於不開心的時期,教養品質也隨之大幅滑落。
作者: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
活動流程一:回家作業分享
帶領者佈達下星期是最後一次課程,請成員準備一人一菜在結業式中與夥伴們分享;並請每位夥伴為課程準備:紫色絲帶、緞帶、彩帶或布料等任何可DIY成一個蝴蝶結的材料(再帶剪刀、雙面膠)------<繫上紫絲帶...愛的宣言活動>。
帶領者請成員選擇本學期課程中任何一個活動、教案或方法,在家庭中實地操練或實踐的心得分享。
成員甲:最近和先生有一點小小的衝突與不愉快,我覺得因為我利用在課程上所學,因此沒有擴大事件,不像以前同樣的事件我可能會氣很久。
成員乙:我有在家裡和孩子玩你是誰?孩子的答案超乎我的預期,很有創意且多元,反而是我的先生一下子就說想不到答案了。
成員丙:我有在其他的團體裡帶你是誰,第一次帶時現場有點冷,後經我再說明一次,大家就都玩得很開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
成員丁:我回家後和孩子確認他們心目中的媽媽,如果要他們介紹媽媽,他們會怎麼說?很開心他們說得和我想的一樣耶…
成員戊:我和兩個孩子一起玩大風吹、小風吹、颱風吹;雖然只有三個人,可是我們一樣玩得很開心。
活動流程二:小團輔教案演練
活動介紹----摘自神奇的圓圈
■單向溝通
1. 帶領者選出一位描述者,並向團體說明該描述者將告訴大家如何畫一組方塊圖形。所有成員只要按描述者的說明在圖紙上畫出正確的方塊。而且每個人不僅不能問問題,也不能將聽到的做任何反應,只要默默地跟著描述者說明畫出方塊。
2. 帶領者請描述者站在看不到其他成員畫圖的位置,並給予一張圖形。可以利用白板遮住視線,描述者在白板後面,可先研究一下圖形的方塊排列。然後依自己的經驗和速度開始描述圖形,讓其他成員進行繪圖,帶領者提醒他告訴團體成員盡可能畫出又快又正確的圖形。也再度提醒團體成員不能問問題。
3. 描述者完成描述之後,核對大家的圖形看看是否相同,或者差異在那裡?並引發成員討論,經由單向溝通會產生什麼問題?
■雙向溝通
1. 方式同「單向溝通」,但略有修正。進行時團體成員可以問問題,描述者要回答其他成員所反映問題。
2. 描述者可先研究一下圖形的方塊排列。然後開始進行,在過程當中成員只要有疑問就可以舉手發問,直到自己的問題解決為止。帶領者可適時地提醒團體成員可以問問題。
3. 描述者完成描述之後,核對大家的圖形看看是否都能繪製出和描述者相同的圖形,並引發成員討論,如何做才能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
五、注意事項:
1.引發成員思考,平常做到雙向溝通對自己與他人有什麼好處?
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與人溝通的模式,如果沒做到雙向溝通,可能會碰到什麼 樣的問題?如何做才能克服?
帶領者的看見:1.當我請所有成員思考單向、雙向溝通使用的正負向影響與自
己 在生活中是使用何種方式和他人溝通想法與意見時,團體裡有
達的易與
不易。雖說是示範給孩子的團輔實務操作,但對年齡已 近中年的我們,
良好的表達與溝通一樣是我們需努力學習的功課
3.單雙向溝通圖表請參閱神奇的圓圈或可自行設計;我的實務經
驗是中低年級的孩子可再另設計較簡易的圖形,當然這也視孩子
的特質而定。
活動流程三:五花瓣的練習與分享
帶領者先說明五花瓣的運用技巧並分享數個生活中常見的困擾或衝突事件,請成員以五花瓣的方式在小組裡練習;成員也可以自己的生活事件與夥伴分享練習;後在大團體分享練習心得或困難及疑義。
成員分享:
成員丙:我先生只要我聽他的,如果我的想法或作法和他不一樣,他就很生氣。
我的發現:成員們認為用這種方式和孩子溝通,應該可以減少衝突,並增加對話的機會;可是對先生,看法似乎較為悲觀,覺得先生不會配合,有些時候不要溝通還可以避免衝突,免得擴大事端。帶領者鼓勵成員先從能幫助自己建立信心的對象開始,慢慢的練習不要心急,當此方式已內化成生活的一部份,即使事情沒有太大的變化,最起碼自己清楚表達了自己的情緒、感受與想法、期待,對增進對方對自己的了解一定有一定的助益。
活動流程四:生活與實踐--幸福家庭錦囊分享
請成員看課程講義---幸福家庭錦囊,鼓勵成員在生活中實踐,因為所有的幸福世界都是自己打造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打拼才成就了甜蜜的家,我們要一起努力,從現在就開始實踐。
我覺得五花瓣是一種很好的情緒表達與溝通的方法
成員甲:我一直想上這樣的課程,希望可以幫助我和家人的溝通,但這樣的說話方式很容易忘記步驟,我會把它寫下來,回家好好練習。
成員乙:雖然我覺得不難,可是我先生很硬,他根本不想跟我溝通。
不同的聲音出現了;似乎單向溝通也不一定是一無所取,所以
儘管大家似乎認為雙向溝通是較佳的選擇,但使用雙向溝通的
時機與效果也是這群聰慧媽媽所關注需注意的細節…
2.有趣的另一發現:自願出來示範的兩位成員,都覺得自己的
說明十分清楚,尤其示範雙向溝通的成員,在過程中與其他夥
伴的對話很是精采,雖然大家說得是相同的語言,但因表達的邏
輯、組織、方式不同,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趣味橫生,有好幾次
覺得雞同鴨講;這麼難得的機會也正好讓大家當場體會傾聽表
學員分享課程的收穫與心得
成員丁: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情緒表達方式,比較不會引起衝突。
成員戊:我覺得很好,可是在我的家裡似乎不實用。
本文引用麗嬴老師生命有藍天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