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15 第9堂
享受浪漫心生活~在地茶文化 (講師~曾至賢先生)
老師所擺設的茶席~~
今天上課時姐妹們都好興奮,因為上課內容是曾至賢先生要來教我們
擺茶席,說一個有關於「茶」的歷史及文化的故事。曾老師是「打開茶箱
的故事」的作者,曾擔任多年媒體記者、得過曾虛白新聞獎的曾至賢老師
打開茶箱的故事~
老師一開始就說:
~茶中有故事
~茶中有趣味
~茶中有家鄉味
~茶中有在地文化
還告訴我們林口在地的茶文化,民國30年成立(昭和五年)的台
灣省農林廳茶葉傳習所就位於林口,即現在的林口國小,民國70
年才移至坪林的文山分場以前林口的茶園集中在菁埔一帶,即現在的
林口高爾夫球場,林口特產龍壽茶:林口冬末春初霧氣重,很適合
茶樹生長,龍壽茶有香、濃、醇、韻、美等五大特色,入口氣味
甘甜、口齒留香。龍壽茶屬於清香烏龍,均產自於鄉內頂福、瑞
平村等茶園,只是現在鄉內茶園面積越來越小,龍壽茶產量也逐
年減少。林口還有一項特產是紅土,以前是窯燒紅磚的產地。
民國60年代,台灣茶葉外銷出口大宗是台灣緑茶,最大的市場
是北非地區及沙烏地阿拉伯,後因1973年退出聯合國後,外銷没落政
府才開始推動國內的飲茶文化,品茗的茶藝館林立,茶葉內銷開始蓬
勃發展,至今茶葉巳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高經濟作物,尚須大量進口才
夠應付國人的需求。
茶葉顏色分為白、黃、青、紅、緑、黑六色,其中的紅茶是全發
酵,最適水温為85度,緑茶没經日曬屬不發酵茶,泡茶水温不宜太高,
約60~70度間最適宜,水温太高茶湯會苦澀,另外青茶即是大眾常
喝的烏龍等。茶葉形狀分為球形(如烏龍)、半球形(如碧螺春)、條索
形(如坪林包種)、扁平狀(如龍井)等,而青茶、熟茶是基於烘焙火候的
强弱而定。
老師也說了茶具的選擇,若要取其「香」宜用瓷器(如蓋杯),
若要取其「韻」則宜用陶土燒的茶壺較佳;而另外的水洗或茶匙
等器具,其實用日常生活上的古樸的碗公,盤子,櫉仔脚或竹節挖
空來充作茶具即可呈現出另一種獨特的風味。
自己特色的茶席(碗公 碟子)
(溫柔典雅的文綺老師) (賢伉儷)
我們認真上課的模樣vs我們的茶席~~
上了曾老師的一堂課真是受益良多,不但對茶本身有了更深
一層的認識,對茶在台灣歷史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些概念。
也要謝謝文綺老師肯把先生介紹給我們認識,並把珍貴有關
茶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並且要提醒大家要多喝本地茶及國產茶,
少喝坊間製作的人工茶飲。…
記録~雪芬
PS.1.下週值日生:第四組
2.請同學記得帶針線、剪刀、尺,要手作晴天娃娃及柿子包用
3.要完成手冊封面及內文並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