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1”敘事治療之結構與解構

         講師:李淑靜老師

        拍照 : 雪芬  

      紀錄 : 佩玲  

*課程開始前,老師給大家5分鐘寫小卡片~祝福¡筑,寫好的人就靜心為¡筑祈禱祝福。

(插曲:

1、¡曄的女兒坐的椅子太高,老師發現了,就請另一個學員跟她換椅子,後再問她是不是”剛剛好”。

2、今天剛好是4/1,所以就有學員說:「今天是愚人節!」,老師說:「今天雖是愚人節,但我說的話都是真的。」)

一、脈輪的舞動釋放

*老師今天教學員做的脈輪是「太陽輪」,太陽輪是在腸胃部位。有一種方式是把不好的能量叫出去;一種是把好的能量吸進來。今天人多所以做吸好的能量~~有時去高山時抱著一棵樹5分鐘,吸收樹的能量。或者非假日可以去大板根,躺在板根上,吸收樹的能量、或與樹對話……..

3.png  

 

*搭配活潑的音樂,邊舞動邊大聲呼喊,數次後就回來;重複地跳躍呼喊,也可迎接學員的給予與分享~~在舞動中,老師請學員輪流一個一個歡呼+動作,其他學員跟著做相同的歡呼與動作舞動;就這樣所有學員都輪過一輪,所有學員都盡情歡樂的歡呼舞動。(¡曄的女兒也跟著快樂的歡呼舞動,增加大家的歡樂。)

 

老師問說:剛剛聽到很多聲音,那個聲音最好聽呢?

 

學員回答:都好聽。

 

老師:只要有機會去到山上,就可以盡情抒發的大喊。

 

有一日老師與友人去山上,在路上老師看到美麗的風景就大叫,其他的人以為發生什麼事?老師說因看到風景太美,所以不自覺地高興的大叫起來。就如"童年"一樣。童年是"忘耆"的。我們現在讓「童年」開始重新,當自己在這當中釋放後,是自在的。自在時做敘事治療時就很順、很自在。

 

二、「結構」與「解構」的不同

 

有一次老師在做一個"聽損生"團體的治療時,學員是多重障礙、自閉症......,比別人更需學習。一次遇到一位媽媽帶小孩進來,這孩子是自閉症,與他媽媽吵吵鬧鬧不員上樓上課,這時老師就請媽媽先出去,坐在他旁邊,他就反應:「你不要坐這裡」老師退了幾位,問他:「這樣可以嗎?」(老師說:願意回應就好)。……老師與他談一談之後他沒回答,就看一看老師(願意看就是一個機會),他還是不願上樓上課,老師就告訴他:老師要上樓上課去喔!就留他在樓下坐了兩個小時,待休息時間再下來邀他要不要上樓,他還是不要……

 

有時個案需要我們幫助回映,要把他當作自己的一面,做短期諮商........兩個多小時未喝水,老師就說要到一杯水給他,他說:「不要」老師說:「這樣子不健康」就到了杯水給他,跟他說:「你可以選擇喝與不喝」,他拿到水就一口氣喝完,老師又幫他到一杯,他又喝了約半杯……老師又藉機告訴他:我要去廁所。示意他廁所在哪裡!……

 

有時個案不回答就用「用自己的方式引導他」。~~下午上課時間到了,老師告訴他:要上樓去上課。他說:「不要」,但必須跟他講清楚,老師才可以上樓去上課......,因當他需要我時,我也是走不開的……。

 

(很多藝術家是過動兒和自閉兒)他在樓下兩個小時,他有創作,用筷子和養樂多瓶做了一樣東西(樓下志工說:他在用刀子削竹筷子時,以為他要自殘,其實不是。他在創作,他的鉛筆盒裝了很多工具,包括美工刀),休息時間老師下樓看他,有問他:「你在樓下都坐在這裡,你快樂嗎?」他說:「不快樂」,老師又問:「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快樂?」他說:「從小就不快樂」……

 

這孩子是用身體告訴你很多事情(有很多身心障礙的孩子都是如此回應)......樓上也有問題的小孩,有美術班的小孩,有一個孩子一直畫太陽,這個孩子看他畫太陽就一直畫后羿……。

1.jpg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都需要有父母陪伴,剛剛沒有寵他,是在啟發他的能量,可以由很多線索去發掘……雖然是一秒的笑,對他而言是很難得。

 

老師說:「『結構』和『解構』。有時候有些人會以為大笑就是開心,微笑就不是。比如:自己小時候因為長得嬌小,沒有人看的到我,所以就會笑得很大聲,因為喜歡別人看到我,尤其是「說故事課」時,我常會第一個舉手,自己編故事……」

 

小時是聽覺型的,但當了諮商師之後是感覺型,有的時候……

 

『解構』~  意圖  -──  能  ──  行動 

 

       關心       看見    社會圖像

 

行為背後有他自己的「意圖」(也就是關心),產生「能」(就是看見),再產生「行動」(社會圖像—由孩子的行為去想其家庭可能是怎樣……)

 

七、八年前,參加一個諮商團體,有一位團員都在打紀錄……

 

老師就問他:「你打紀錄是在工作嗎?」他說:「不是,我在聽故事」大家很訝異……

 

她開始訴說:她是一個受暴者十八年,現在已沒了,但卻又進入另一個受暴情境,她不能接受,也無法制止,因為她兒子打她女兒,所以她覺得她和她兒子都需要諮商(這是第六堂課,所有學員聽了她的故事之後,就覺得自己的故事沒什麼了。原本課程有十二堂課,但到第七堂課大家就有互動跟互聊~~甚至還談"分手後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快樂"…甚至還互留電話,辦聚會……)

 

當被發現~~看見他的「能」—就能重寫故事。

 

老師問:「改變會帶來好結果嗎?」學員回答:「不一定」老師說:「改變會來一個機會」

 

故事就是生活就是經驗 ~~ 一加一大於二

 

生命是一種選擇的過程,"選擇":每個人都在生活中選擇…不管好壞都接受它。

 

例:

1、¡曄的女兒在舞動時,就跟著舞動大喊。現在我們上課,她就選擇自己做自己的事。

2、小寶每次來就選擇在課堂中走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三、分組探討:「童年時最有經驗的受傷經驗」

 

老師舉例:自己小學二年級時,家中是開批發的店,常常會有國稅局的人員來查帳,父母都會給予飲品,就請自己記帳於黑板上。待下一次他們又來時,又記新的一筆帳,爸媽就請自己將舊帳擦掉,自己會因舊帳未結而生氣不擦;甚至有時爸媽都會叫我們去買汽水回來給他們喝。……自己就回想當時的情形,因為自己從小就有【正義感】所以就常會因這事兒生氣不做而被爸媽修理而受傷害。…………所以分組敘事。

2.jpg  

 

"不斷地訴說就會清楚,這是一種療癒的過程"

 

會處理就會分享, 分組分享兒童時期受傷的過程,我們在成長中會用很多方法在裡面(童年),所以才能成長到現在。………在分享的過程中同組的組員要有所"回映"。

 

˙每次說故事完都要回饋或回映;˙要認真聆聽—當你聽完之後去回饋他~~〔發現〕就你所聽的去回饋。每個人聽的敏感度、所整理的脈絡都不一樣。就如看OH卡時,每個人就自己我看到的分享一樣。剛開始由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去回映。

 

【回映】~1、我聽到……  2、我看見……  3、我覺察…… 

【非】 ~1、我認為……  2、我建議……  3、其實你可以不要這樣……4、你可以有別的因應方式啊!

 

*每次的會談都留20分鐘回映夥伴所說的內容。~~「我剛聽到你說……」而不是你心裡的感覺。「你心裡的感覺」叫【社會結構】

 

你的念頭是社會結構,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社會語言,所以訴說時不要太多的社會語言。

 

敘事談"影響",影響還存在嗎?……

 

例:剛剛老師聽到有學員分享:小學時數學考是被老師冤枉作弊,你覺得這對你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影響嗎?(學員:有啊!從那之後就不喜歡上數學課,甚至覺得背九九乘法都很困難。)

 

*後面幾堂課要延續的 ˙意圖ó真實

 

           ˙評估

 

           ˙影響 

 

例:昨天在Line因有多人請假,所以老師就問:「這麼多人請假,課程要延一次嗎?」~真實是昨天老師很累,所以就想……,今天早起在台北吃早餐,慢慢享用……。

 

*敘事治療是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療癒的。 

 

【Home Work】

 

1、我的童年故事一集

 

2、這一集故事命名

 

3、書寫完,後記……"發現"

 

4、作者

 

(附註:請用手寫,盡可能不要直接用電腦打)

 

 下次上課時間:4月8日~由第四組學習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904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