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60277.JPG P1060282.JPG P1060247.JPG P1060263.JPG  

光寶文教基金會/張老師講座

講題:青少年非常心事

主講人:黃心怡

日期:5月10日

地點:台北市南湖國小

記錄:林口麗園國小認輔成長班羅淑棠

  這次演講的主講人:黃心怡老師除了是資深的諮商心理師,從事多年的青少年心理諮商與親子家庭輔導工作,擁有豐富諮商輔導經驗外,還是本土著作的專欄作家,老師美麗大方的外表給人很舒服的感覺,說話不急不徐,口氣溫和,話語中滿滿是她工作的成果與智慧,在這次演講中她特別提到,認輔的工作最大的意義:「絶不是做了偉大的事改變了對方,而是在你的陪伴下讓孩子增加對生命的信心。」聽她的演講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也因為吾家有女初長成,許多她提到的狀況我也都曾經遇過,有的還正在進行中,因此這次聽老師的演講,我的感受特別深,收穫也特別多,時間就在期待下一個話題的到來中,不知不覺就結束了,坐在位子上,有意猶未盡之感,老師,謝謝妳,謝謝光寶文教基金會,期待下次再相逢。

  老師用了許多她輔導的案例,和我們談青少年幾個常見的人格特質,  「誇大」、「人際關係」、「自我價值」與「兩性關係」,也用了幾個發人深醒的實例,要家長深思「放手」的重要性,及放手的時機,最後她提到:「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覺知的父母?」,我覺得這部份是值得我們家長去深思的議題,我在這裡獲益匪淺,當下就決定要改變自己那一成不變的雜唸管教方式。寫到這裡就讓我想起,幾天前我有個朋友,跑來找我唱KTV,只因為不願看到她那將於國三畢業的兒子,整天藉故窩在家裡打電動,一聽到朋友的脚步聲,便病癱在床上,朋友一離開又生龍活虎地「撕殺」起來,為此朋友感到相當的無奈與無力,因為第二次基測在即,她一心想救兒子,而兒子卻把她當監視器在用,讓我朋友非常地傷心,大老遠地坐了二小時的公車跑來林口找我,她說:「他不想救自己,我還想救自己哩!出來透透氣,至少我還不會瘋掉。」確實,先把自己的情緒打理好,才有能力去協助孩子走過這段青澀的歲月。

以下是黃老師演講的節錄:

「誇大」:青少年最常見的「誇大」是表現在語言上,青少年的孩子會用誇張的言詞,跟同學哈啦,他們認為那樣可以比較引起注意,並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或用誇張的言詞,以掩飾自己疏失。例如:題目超級難,班上都考不好,不只他一個。誇大也會表現在情緒上,青少年的過度敏感心思,會誇大某一種感覺,還沒做就有了挫折感,有時我們只要認同他,鼓勵他給他信心讓他嘗試去做,陪孩子一段路,讓他們在我們的陪伴下增加對自己的信心,慢慢地他對某些事的觀點就會鬆動,就會有了改變,而改變是來自讓孩子認為自己是有希望的,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在那裡。

「人際關係」:不知如何跟人哈啦的孩子,人際關係會不好,這樣的孩子很可愛,也很正直,但他們只會談眼睛看到的事,對於沒有看到的事就沒有辦法談,也經常忘了與人連絡,讓同學覺得他是可以被忽略的。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會跟同學訴苦,說他的父母如何地不理他,甚至醜化父母,藉此博取同學的同理心,父母不必過度擔心,那不是在反叛你,而是一種手段,一種可以跟人產生共鳴、聯結的互動能力,多半的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會慢慢學到這樣的聯結能力。但反過來看,有些孩子可能太專注於某些領域或課業上,他忘了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互動能力,他們在解讀一些訊息的時候,常會停留在孩童的階段,那就會出現許多適應上的問題。

「自我價值」:這部份應該是黃老師今天演講的核心,她先用了「拒(懼)學的孩子」兩個不同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揚這部份的重點,她說:一個學業成績很好的孩子,突然抗拒不去學校,只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所以就選擇停下來了,或許只為了不想上某一堂課而已。所以,請珍惜你的孩子現在擁有的能力,我們最怕孩子輸在自我放棄,輸在消極被動,我們的孩子是否擁有一個自我價值,對於自己的評價是否處在正面的狀態,我們要努力的事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而最怕孩子內在衝突,對自己的狀況處在尋求肯定自我價值的階段;而另一種懼學的孩子,常伴隨他的問題有人際關係不好,缺乏自信,被嘲弄、被孤立,甚至也是會被霸淩的對象,造成遇事畏縮,膽小怕事,具負面思考的人格特質。

 

家長放手的重要性及放手的時機:

孩子很容易放大失敗的經驗,因為沒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將就生活的欠缺,對孩子好不是錯的,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該有個範圍,遵守規範,遵重人與人之間的際份,愛過頭的父母會令孩子失去体驗成長的機會。他會認為父母滿足他是應該的,而世界也是繞著他在轉,這樣的小孩進入青少年時期,把生命的主題交還給孩子,讓他從學習中成長,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孩子12到18歲時是一個關鍵時刻,可以安排一個恰當的機會,可以是升上國中、高中或是在16歲生日、新的一年開始時,把人生交還給孩子,輔助孩子讓他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告訴他父母相信你一定可以辦得到的,交給他之後就別再要回來,別再替他伸手完成某件事,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体驗,例如:一個年青人到了25歲,住在父母買的小套房裡,每個月領取父母為他準備的3萬元生活費,父母焦急,自己其實也並不快樂,因為人到一定的年齡沒有跟社會連結,是一種失落,自己也會很沮喪。所以,在孩子12到18歲時是一個關鍵期,要把一些生活的責任交還給孩子,那麼他在青年期的適應力也會比較好,孩子會很清楚的知道那一份是自己的,那一份是父母的,過了青少年期很難再來跟他算清楚際份,很多孩子就會跟他的父母說:「你難道不知道我的狀況嗎?」父母如果想把這樣的包袱背到高中畢業,再交還給孩子,到那時個性己形成一切都太慢了。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生活的經驗對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肯定,有絶對的幫助。

一個孩子如果有情緒出口,那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當孩子遇到狀況來的時候,我們會想很快地幫他解決問題,但往往沒有辦法真正的幫他解決問題,而是你如何去接住他的情緒,反而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先同理他,回應他,給他安慰,再來談問題解決。孩子願意跟你訴苦,是丟球給你,你如何當一個好捕手,去接這個球,還是用激烈強硬的方式,想辦法去激勵他的情緒,12-18歲的青少年,其實他們已經具有問題解決的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情緒上的支持,朋友重於父母,而且是不可取代的,所以在同儕之間的情誼挫折,青春期的孩子會把人際放在最前面,影響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關鍵因素有三:人際關係、成績表現、才藝專長優於同儕者,三個自我價值的指標。用這三個指標去衡量孩子的自我價值處在什麼樣的狀態。

 

如何成為一個有「覺知」的父母?

話很多的人在家會很耗神,如果一件事,一個行為,講了10年,也沒有因為妳的提醒而有所改變,你想你還應該繼續下去嗎?我們為什麼不選擇停下來,也許那是因為我們不放心,不信任,每天提醒孩子他們的缺點,不但造成孩子的反感,自信心低落,而且認為自己就是那麼差勁的人,弄得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可以試著願意讓自己停下來,停下來最重要的功能在創造家庭的一種氛圍,建構一個不同以往的家庭氣氛,讓我們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去嘗試改變現況。

多半的青少年不會覺得問題在他身上,他會覺得他沒問題,而是你有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怎麼讓我們各自負各自的責任,如果用力的催,效果只有一點點,請嘗試交還給他自己去管理,去信任他,效果會更好,我們要練習新的開始,一個跟孩子有承諾的開始,而且要信任他,一個有信任的承諾。青少年的議題,沒有「關係」就沒有「管理」,你要有好的關係,才會有好的管理,不要提供機會讓他拒絶你,也不要追得很緊,關係會更緊蹦,要有覺知,保持一點空間,青少年在各種形式上都想要擁有自己的領域,他們並不希望被你知道他與他朋友之間的點點滴滴,父母要有覺知,這樣的做法是在幫你們的關係加分還是在減分,不要因為他的態度不良,就追緊緊地駡他,關係會陷入箭拔拏張的狀態,你也沒辦法達到你要的管理。

青少年有時會推開父母,是因為他們太焦慮了,父母很希望他動作快,在言語中催促他,反而達不到我們所希望的快,還降低了他的自我價值,認同自己就是動作緩慢的人,這樣的青少年對新的事物比較會退縮,表現出優柔寡斷的負面人格,對自己的狀態裡面有很多的不確定感,像這樣的孩子渡過了青少年階段,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自我價值。一個自我價值正向的孩子,你問他要不要參加一些新的學習,他的反應是很正面的。孩子在渡過青春期後對自己的評價是加分多一點,還是負分多一點,父母的語言有著很大的功能。

想要知道自己是怎樣的父母?可以讓子女在最短的時間內列出父母常講的三句話。如果孩子能寫出來,父母就要能勇於接受,如果有負面的,那麼一個認真的父母,最重要的學習是讓自己停下來,停下來不做那些你本來認為該做的事。在面對青少年的非常心事時,父母要如何去接好一個球?

首先來談談青少年的思考邏輯-人際關係,在青少年的次文化中,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孩子在班上的人氣指數,影響他在這個學校的學習狀態,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每一次只要他一說話,同學都散開了,好像他的話很冷,你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情,青少年的人際關係不佳會牽涉到霸凌的問題,青少年的霸凌問題有四種:關係的霸凌(例如:C要A不要跟B友好)、語言的霸凌、情緒(例如:幫B取個綽號,讓全班都在取笑他)以及肢體語言的霸凌,人際關係不好牽涉的問題層面很廣,霸凌的背後還有一個影響,那就是「懼學」,「懼學」伴隨而來的就是「恐懼症」。「恐懼症」對身心的影響非常大。當孩子的人際關係不好有挫折的時候,父母要記得幫他提高他的觀察能力,這樣的孩子多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孤立」,他會常埋頭苦幹自己興趣的事,忘了與人互動,久而久之就不敢與人互動,與人的連繫愈少,問題就愈大。

再來看父母要如何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老師在這部份建議家長:可以跟他一起分析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全班都在討厭他,那麼請你不要去勸他,沒那麼嚴重吧!怎麼會呢?沒有那麼慘吧!或是,那是你自己想的吧!等等,他會覺得你根本就是事不關己,不懂得他的痛,老師建議:可以跟他一起觀察一星期,看看班上那10個人是最討厭他的,另外再找出10個人是比較不討厭他的,陪伴孩子去完成這樣的作業,你會發現當他有能力去完成像這樣的作業的時候,他的人際關係就會慢慢地獲得改善,因為他的觀察力已經開始在增加,當他打開眼睛去看的時候,他才會發現其實狀況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糟,甚至有人是在乎他的,只是他沒有發現到,提昇孩子的觀察力對日後孩子這一生的人際關係有著很深遠的影響。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很欠缺匱乏的人生經驗,所以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災難化,協助孩子處理情緒的調節,這是很重要的課題,有好的情緒調節能力,才有能力配備去面對他的人際衝突。

  第三個是過度美化兩性關係,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會過度美化兩性關係,如何讓孩子有健康的兩性關係,家庭性教育是必要的,太純真的孩子一旦陷入愛情中,很容易將感情完全抛出去,這是相當危險的,愛情有兩種,一是甜蜜與美好的精神上的相知相惜,一種是對彼此其實並不熟,見面的時候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探索彼此的身體,這種愛情是最危險的,青少年對性的好奇、性的冒險非常地勇敢,但是更別輕忽愛滋的傳染途徑及所造成的永久傷害。

  但如果你的女兒談的是第一種愛情,那麼就要讓她有能力去維持保有這份愛,如何保護這份感情,少女在這部份是有權利也有能力的去做的,例如:約會時女方要有絶對的約會塲地的自主權,不要選擇會引起男性生理反應的場所,對男性的生理衝動,要堅定自己的意識,當妳不堅定的時候,很多可能性都會發生,兩性交往女生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讓自己遠離約會強暴;男生也會被強暴,男生也有要有身體的自主權,他有權利決定在什麼樣的狀況下跟什麼樣的人發生性行為,這點他要可以決定,而且要有能力去應變外在的誘惑,不要認為男生就不會吃虧,有的男生對破處是非常的在意的,不要低估男孩對性的要求,一個成熟的男孩要有權拒絶一個不當的性邀約。

  根據一份報告顯示,國內青少年性經驗的平均年齡下降到13歲,像這樣的報告出來,可能會引起青少年的性焦慮,怕自己的發育比同儕慢,如果孩子跟我們談這些議題,那太好了,就好像孩子拿別人的愛情來問你的觀感,很有可能是那個主角就是他自己,這時候的父母請不要戳破他,也不要急著回答,先問問她的感受,等他講完後再講自己的看法,青少年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很需要有一個愛情軍師。

  有當愛情來的時候,擋也擋不住,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千萬不要自己去擋,那損失太大,太不划算了,如果孩子交往的對象不是很理想的,記得要讓它枱面化,最好不要讓他們待在自己的密秘花園裡惺惺相惜,大家見面,公開化,雖然心理很反對,但千萬不要顯露出來,愛情絶不會因為父母的反對而分手,相反的會因為父母的反對,讓這份愛情增添淒美的色彩,父母不要提供他們有勇氣愛得更堅眞,更堅定地執著於這份愛情,而做出壯烈為愛犧牲奉獻的事蹟,青少年是處於很喜歡藏問題的階段,那個「藏」很多部份是來自怕被批判,怕不被接受,還有部份是對自己的不確定。但當子女丟出「愛情」這個球時,父母如何在刹那間從容理性地接好這顆球,黃老師建議為人父母者,用開明的態度,多問少說,青少年的子女會向你丟出這顆球,是希望你能當他們的愛情軍師,而不是要得到你的審問與評論或是講一些不相關的人生大道理。

  最後,老師建議父母要:讓孩子寫出自己五個優勢,和三個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多去發掘孩子的優點,讚美孩子,可以增進孩子的自信心,提升自我價值,親子關係也會明顯的加溫,自我價值高的孩子,能自主地改善缺點,你只要在旁邊輕輕地點一下,他就會明白了。創造一個成功的經驗,可增進親子關係,選一個孩子容易完成的工作,讓孩子有獨立完成的成就感,如果孩子的反應是煩躁的,對於孩子的抱怨,這時可以用淡化去處理,例如:「聽起來很累吔!」接了球不回丟,也是一種處理方式,或鼓勵孩子自己學習解決問題,例如:「媽媽知道你很傷心但我相信你有足夠的解決能力。」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每個家庭都有他的獨特性,善用身邊垂手可得的資源,幫助你的孩子,並不一定要親力親為,傾聽與陪伴更是心靈相攜的協助。

 

問題1: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全班都討厭他,那你該如何接這個球?

問題2: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他交了一個異性朋友,那你會如何接這個球?

功課1:想要知道自己是怎樣的父母?可以讓子女在最短的時間內列出父母常講的三句話。

功課2:讓孩子寫出自己五個優勢,和三個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多發現自己的優點,可以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904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